Tweet...tweet...tweet

    follow me on Twitter  請愛用Firefox

    那山、那人、那狗

    Intense

    從紙上的文字,到大螢幕上的電影,這中間的轉換,到底要怎麼抓,怎麼轉,才會得當?有時忠於原味,又會太過平淡,添加太多的元素,又會讓改編電影感覺起來跟原著一點關係都沒有。

    《那山 那人 那狗》的原著和電影比較起來,就故事的主軸來說,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如果真的要說有什麼的話,大概就是結局的部份。結局的部份小說是在遞送郵務路途的後半,爸爸就回了去,剩下兒子獨自去完成剩下的路,給人一種感覺:父親沒辦法陪你一輩子,只能帶你走一段路,而剩下的人生,就是要靠自己去打拼了。反觀電影這一面的結局,則是完美的全家團聚,然後兒子再重新出發,完整地給人傳承的感覺,並且傳承的意味比起原著完整。

    再來比較原著和電影的著重點,也有挺大的不同。原著的重點大部份是放在父、子、狗三個角色之間的互動,並大量的穿插了湖南的風光。但是電影的部份,礙於技術上以及實現上的困難,狗的心境描寫變得很少而且不明確,另外湖南風光的部份,也被省去了不少,倒是在父親的故事和父子的互動上,加了不少劇情,讓人更深深的體會到父子間互動的那種想關心卻又不知道怎麼做的矛盾。

    還有就是音樂的部份,這絕對是原著沒有的。片中出現音樂的時間點其實也不能說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卻與電影的感覺非常的格格不入。在山上的時候,打破沉默山景的,是收音機裡的流行音樂,那種突兀的不相融感,也可以說是初期用以形容父子間的格格不入。但是遇到侗族小姑娘那一段的音樂就讓人覺得不是很適合了,風味不同,這時候如果放一些中國傳統民歌的浪漫音樂,可能會更適合。

    電影    原著

    Comments